樸同學,2017年12月,攜個人優秀服裝設計成衣作品參加了“WHO AM I?Back to…”美行思遠2017年度成果展,并作為學生代表進行了作品陳述和心得分享,獲得了在場嘉賓和師生的一致好評。
申請季,他快速收割了倫敦時裝學院、愛丁堡和南安普頓服裝設計研究生的offer。海外設計名校offer可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,更何況樸同學本科學的是設計學。所以美行思遠小編趕緊采訪了這位樸同學。
MAXSINE:為什么選擇學服裝呢?
樸同學:選擇學服裝設計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喜歡動手做東西,從小便愛好給娃娃做衣服。
在我看來,學服裝的人在看待事物的時候,其實是看的它的廓形跟肌理。任何事情都可以作為靈感的來源,所以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。
MAXSINE:有喜歡的設計師嗎?
樸同學:我最喜歡的設計師是荷蘭的艾里斯·范·荷本(Iris van Herpen),她運用3D打印技術和硅膠等新型材料對服裝設計進行了一些有趣的嘗試,也經常和一些物理學家和建筑學家共同研究探討新技術的實現。我覺得未來的服裝一定不僅僅是運用傳統的布這種材料,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形態,未來的服裝一定會和科技進行有機的結合。
MAXSINE:能和我們簡單講講你的設計作品嗎?
樸同學:我的第一個作品是關于澳洲土著的,是我從澳洲旅行獲得的靈感,當時我對服裝的認知基本為零,美行思遠老師一點點教我調研、找廓形和做面料,直到17年才陸續把這個項目做完,出來的效果還是特別滿意的。
第二個項目的靈感是來自珊瑚,在材料上選擇用硅膠去呈現珊瑚的感覺;第三個是關于漢服,從傳統文化和帛畫中獲得的靈感,在版型上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改變,對漢服進行解構;第四個項目是關于環境污染對于動物的傷害,呼吁大眾引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。
一開始接觸服裝設計,我比較追求形式上的東西,廓形、顏色、面料的精致美觀等等,但是隨著對這個專業了解的深入,我了解到服裝不僅僅是局限于好看,更重要的是要傳達設計者的觀點和態度。
MAXSINE:來美行有什么收獲嗎?
樸同學:第一收獲當然是offer啦(笑),第二的話當然是收獲了一批良師益友,跟我的指導老師殷老師,以及不同專業的伙伴進行交流,對于我的思維和視野、調研方法都有所提高。參加美行思遠第一次服裝設計大師行也讓我收獲頗豐,不僅作品集獲得了帕森斯教授的親自指點,周末還參加了杭州校區workshop的舊衣改造項目,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。
MAXSINE:對于同樣學服裝設計的小伙伴有什么建議嗎?
樸同學:我過去一年在美行學習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成長非???,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打破原有思維,重新建構思維方式。不僅在專業技能上有了顯著提高,對于問題的思考更多元化。
學服裝設計要多看雜志和展覽,雜志上有最新的大牌設計,雖然偏向商業化,但商業的內容也有可參考性;展覽的話,像各種美術館、博物館展覽的藝術品和呈現的豐富文化也會有所啟發。
MAXSINE:未來有什么規劃?
樸同學:未來想去大的服裝時尚公司去實習,通過積淀和成長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,成立自己的設計品牌。
結語
古典與前衛,傳統與科技,原始與現代,他試著去解構和重組,從漢服改造到硅膠利用,從手工剪裁到3D打印,從澳洲土著到都市時尚,作為Iris van Herpen的迷弟,他也有一顆揚名立萬“No Zuo No Die”的心。
和樸同學交流的非常愉快,童稚與練達在他的身上融合得如此奇妙,比起鋪天蓋地的思維圖和手繪稿,他更像個狂飆突進的實干家。在他看來,服裝設計是個手藝活,觸感帶來的真實,遠比圖像更重要。